一方饱含人文情怀的闲章
刘远书 感谢杨振兴老师的费心!帮我治了一枚技艺如此精美的印!印的石质也这么好,作为现代制印的新石材来讲,这还是算比较高档的了。人贫穷绝不能装虚伪的富有。作为我,是没有能力和条件享用这么高档的印的。我不是自诩,这颗印将在未来的人文历史上会有它的一席之地。为什么?我得要说明这颗印的经历和来源: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于真诚。这颗印,在还没有使用前,它就深深地饱含着文人间世人不知内情的深深情谊:不怕人笑话,我是一个最无能的人,一生几乎都是靠贤淑的爱人打很低级的苦工来供我的生活,因此,经济很困难。由于平时经常跟诗书画界的老师们在一起,时刻受到他们的熏陶感染,于是我也想学练书法。但我也是年近花甲之人了,现在连毛笔都不会握,老来出家,虽自不量力,但总比不学的好。 于是,我便用50元去买了颗一般的印坯石,请我的挚友,诗人,也是书法上的老师杨振兴帮我刻颗“六十后学书”的闲章,他是四川戊子书画院的副院长,书法和治印都很出名,特别是治印更擅其长,各种书法艺术类的媒体都经常报道他。我不知道为什么,他当时可能是碍于情面不好说就接下了,但后来很久都没有刻。在一次杜甫草堂聚会的无意交谈中,他给我说了实话:“我现在给人家刻一方印,都是2000元,作为你我的关系,我是不会要你一分钱,但艺附载体,你这样的石头我即使应酬碍于情面勉强给你刻上去了,人家内行看了也会笑话我,再说,你我百年之后,后人见了这么烂贱的东西,也会遭到嘲笑。”凡对艺术真爱的人,他说这话我深深理解。但作为像我这样的环境和条件,我怎么拿得出好印料啊!回家我与我另一姓龚的朋友偶尔的不知怎么谈到这事上,他听了说:“买这印石要多少钱?我给你出嘛。”我本身不了解现在市场的印石价,只说,不知500元够不够。他说:“我先拿500元给你,如果不够,要多少我再给多少。”在我结交的朋友圈里,有一点可以肯定,就是说话从来不虚。后来我问杨振兴老师,500元的印石可以了不?他说:“可以了”。于是,我给杨老师把这印石是龚老师资助我的经过讲了,我要求再麻烦他把龚老师的名字刻在边款上,以记此中之情。这就是边款上所刻“龚明福先生赠刘远书印”的来历。 (印边款:龚明福先生赠刘远书印,丙申夏振兴刊) 大概是前次6月1日那天的聚会,诗友张佳佳听了此事后还有点带责备的语气对我说:“你怎么不早跟我说,还要不要?要一千两千我给你嘛!”我赶紧说:“不要,不要,已经定好了”。 由此可知:这方小小的印章,还没有使用之前,就饱含有这么多人文情怀的友谊在里面,更不要说它自身的技艺和石质的档次了(具体是甚么石质,我也不清楚,毕竟我是外行,应该是芙蓉石一类的,很重,有一斤多)。 当然,体现以后此印价值的前提,还是必须要我把字练好才是真的,不然,就会有愧于前叙所述诗友们的友谊,因此这也是对促使我练好字学好字的一种鞭策。 老师们莅临寒舍(从左到右:1、中华诗词学会理事,四川省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静松,2、原宜宾诗书画院院长,现四川省诗会理事裴继光,3、尹嘉伟教授(画家),4、农民刘远书,5、戊子书画院副院长、书法家、篆刻家、诗人杨振兴,即文中的治印者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