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size=17.1429px]“昏君”刘贺能否翻案? [size=17.1429px] 刘贺是汉武帝之孙,其祖母便是那位“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”的李夫人,李夫人生下刘髆,即刘贺父亲。天汉四年(前97年),刘髆被封为昌邑王。刘髆死后,年仅5岁的刘贺继位,成为第二代昌邑王。 [size=17.1429px] 其时,受汉武帝托孤,霍光辅佐年幼的汉昭帝。汉昭帝死后,当时继位的人选除了不到二十岁的昌邑王刘贺,还有年纪稍大的广陵王刘胥。群臣建议,刘胥年龄稍长,理应继位。史书记载,刘胥“力能扛鼎,手格猛兽”,颇为出众。霍光最后却选择了较为幼稚的昌邑王刘贺。 [size=17.1429px] 短短34年间,刘贺的一生经历了王、帝、侯的跌宕起伏。刘贺在位仅27天,据史书记载,因他荒淫无度、不守礼法而被废黜。受玺以来二十七日,使者旁午,持节诏诸官署征发,凡千一百二十七事。”这是《汉书·霍光金日磾传》上的记载。27天做了1127件坏事,平均下来一天四十多件,着实令人吃惊。 [size=17.1429px] 据专家介绍,出土文物对于刘贺此人的推断与史书记载有所不同,在史书记载之中,刘贺是一个“荒淫无度”的人;而出土文物则显示,刘贺昌邑封王,受孔孟文化影响,受到过良好的教育,且具有广泛的兴趣,“政治上的失败者常常会被强加上各种罪名”。 [size=17.1429px] 刘贺被废黜并非因其荒淫无道,而是触怒了权臣霍光——秦汉考古学界和秦汉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此普遍认同。 [size=17.1429px] “史书上所谓‘荒淫’不足为凭。”信立祥说,从出土文物能判断,刘贺受过良好教育,汉书上也有关于他“簪笔持牍”形象的描述。他被废黜更多是因为辅佐他的昌邑群臣对朝中局势的误判,以及他过早地锋芒外露了。 [size=17.1429px] 神秘的5号墓主是谁? [size=17.1429px] 日前,首都博物馆为《五色炫曜——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》而举办了一场学术讲座——《探秘海昏国》。主讲人为江西南昌海昏侯国考古发掘队队长杨军,他以连续五年的现场发掘经历,加上大量的图文信息,为听众揭秘了南昌鄱阳湖西岸的这片海昏侯国遗址。现场听众有300余人,中间两条走道的台阶都坐满了,还有不少听众在外侧通道站着听讲。 [size=17.1429px] 据杨军介绍,墓园内的5号墓也有一棺一椁,现已整体套取进入实验室,还未打开。对其主人的身份,专家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,一种认为应该是侯妾,另一种认为也可能是刘贺家族成员。 [size=17.1429px] 有专家提出5号墓或许是刘贺早亡的儿子的墓葬。刘贺头两个儿子早夭,宣帝和朝臣认为这是天要亡昌邑宗族。因此直到元帝时,才将刘贺后来生的儿子刘代宗封为第二代海昏侯,其时刘贺已郁郁辞世数年。 [size=17.1429px] “我们也希望在5号墓棺椁中能够发现关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信息,揭晓答案。”杨军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