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卖广场
您尚未登录,请登录后浏览更多内容! 登录 | 注册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点点滴滴
查看: 40577|回复: 178

漫谈胡开文(屯溪篇)

  [复制链接]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发表于 2006-6-5 05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老四用了多年的墨,对于墨的使用和辨别,还算有一些经验。近来微有闲暇,打算和诸位朋友们们闲聊一下,既云闲聊,当然也就是说到哪里算哪里了,其中难免涉及一些敏感的话题,老四首先声明一下,只对墨不对人。
老四认为无论从那个方面说,都应该从三家大厂(屯溪,歙县,上海)说起,平心而论,就墨而言,三家大厂从工艺上讲,各有特点,无所谓谁好谁坏。也没有哪个小作坊具备能够挑战这三家大厂的能力。首选屯溪胡开文,有三个原因:一是屯溪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国营厂家,二是很多工艺的变革都是从屯溪开始的,三是屯溪现在还保留着“地球墨”的实物。
“超细”的问题,近来论坛说的很多,主要的问题好象是里面有没有“碳黑”的问题。其实墨都可以叫作“碳黑”,所谓油烟与大家常说的碳黑(其实是指工业碳黑),不过是“灯烟碳黑”与“工业碳黑”的区别罢了。哪里有不是碳黑的墨呢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5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
墨里加漆也好,加碳黑也罢,都是为了提高墨色的黑度,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。这也不是制墨最关键的问题。老四闲扯一句,工业革命带给人的病不都是坏事,如果从广州去北京,古法的牛车未必就比新工艺的奔驰舒服,当然,如果一定要坚持--牛车是古法,奔驰不是古法,牛车一定比奔驰舒服--的观点,那也就随便吧。墨中加碳黑不是什么坏事情,是一个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,与加漆的墨来比。分辨不出什么,更谈不上谁好谁坏。现在制墨的,无论是大厂还是小厂乃至于个人,都是加的碳黑,如果谁要告诉你他加的是生漆,那一定是在骗人。

超细--最早是针对海外市场的产品,屯溪厂是最早研究出超细的厂家。超细的配方其实就是超顶漆烟的配方,只是工艺不同罢了,现在很多厂家都有所谓超细,其实只能叫做工艺上的超细,因为真正掌握这个配方的原来只有一家,现在有了两家,一个是屯溪,一个是歙县。如果有哪位朋友使用过,或者现在手里有屯溪原来的超细,使用一下,在与别的厂家生产的比较一下,好坏就不用老四多讲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5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
好的超细,上手硬朗,入纸坚润,挺爷们的,象是朋友。现在很多所谓的超细,上手妩媚,入纸无骨,很娘们,象什么老四就不说了。

从超顶到超细,是发生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事情,上次老四曾发过一个加细超漆烟的图片,那个就是超细的前身,总的说来,初期的超细比现在的超细好,大厂的比小厂的好。

九十年代初,上墨对于超细很感兴趣,苦于无法掌握配方与工艺,曾委托屯溪胡来文代为制作了一批超细,叫做超101油烟,这个事情其实也是屯溪厂从建国以后,一直位于制墨工艺前沿尖端地位的佐证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6:13 | 显示全部楼层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对于碳黑,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谬谈,一说到碳黑就谈“黑”色变,津津于古法如何如何,其实碳黑远没有谬谈的那么可怕,工业碳黑因为不同的标号,价格千差万别,高级碳黑的价格甚至于数万一顿,对于碳黑与生漆这个问题老四是这样看的,无论是生漆与工业碳黑主要作用于墨的黑度,上纸后黑度的表现力,是评判其优劣的唯一标准,古人不用碳黑,是因为古人没有碳黑,古人也没有说过碳黑不好或者不能用,尽管这个问题没办法直接问古人了,但还是可以研究的,因为有很多书画作品流传了下来,从各个博物馆(院)以及相关展览上看,民国乃至近代同为研磨绘制的作品,从墨色上讲并不比古人差,甚至比大多数古人作品的墨色好。漆烟也好,碳黑也罢,最终的归宿点是宣纸上的效果,客观上讲,生漆与碳黑都是一种黑度添加剂,没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
『老四最后编辑于2006-6-4 23:48:12』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7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超细是网上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,对于个话题,老四是这样看的:从93年屯溪研制成功到现在,超细做为一项新技术,在很短的时间内风靡了制墨行业,现在的歙县胡开文,绩溪胡开文,上庄胡开文,曹素功敏楠氏,程君房墨庄等等,还有在网络上名声很大的绩溪曹素功墨厂--冯良才先生,都在使用着超细的技术,可见屯溪胡开文研究出的这项技术影响之大。“曹素功”是上海墨厂的注册商标,很多用曹素功做招牌的厂家,其实大量生产的各种超细并不是上海墨厂的看家本领,而是屯溪胡开文研制出的工艺技术。现在看超细墨遍地都是,其实这项技术由屯溪胡开文墨厂的流出,不到10年时间,至于流出的原因没有多讲的必要。佐证:所发图片是上海墨厂出口于海外的超细产品,但实际是由屯溪生产的,清白流芳的原作现存于屯溪墨厂。老四认为,上海墨厂能自己赚的钱是没有理由让胡开文分一杯羹的,除非是没办法了,上海墨厂出口的产品由胡开文来制作,对于上海墨厂也不仅仅是个赚钱的问题了。

『老四最后编辑于2006-6-4 23:47:50』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7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就工艺技术上讲,建国后,屯溪厂还是做了很多贡献。对于屯溪墨厂本身,建国后分为两个阶段,一个是建国初期的全盛时期,那时先由公司合营到成为第一个由国家投资的国营大厂,其风光无限,当时在国务院的重视扶植下,生产的超顶漆烟可以和历史上名烟佳墨相媲美。文革曾导致屯溪胡开文墨厂的一度关门,那是在68年,尽管于73年墨厂回复生产,但已经不是一家独大了,68年上海墨厂挂牌(又有一说是66年),73年歙县胡开文恢复了超漆烟的生产。进入80年代后,改革开放的直接后果是小厂(作坊)的遍地开花,竞争的加剧,又一次考验着屯溪这个国营老厂,有句俗话叫做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事实也正是如此,屯溪胡开文凭借着其技术底子厚,从80年代到90年代,相继开发了超细,纯松烟等等新技术产品,重新坐回了制墨业的老大位置,不仅其产品被一再仿制,就是连注册过的唐墨的名称也被一仿再仿。需要提出的是,自73年之后,歙县徽墨厂急速壮大,在市场占有份额与出口量上同屯溪胡开文互有高低,难解难分,形成了共和国制墨史上的二龙戏珠(关于歙县胡开文另开专帖谈论)。

『老四最后编辑于2006-6-4 23:47:19』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7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这是清代胡开文墨票以及地球墨等,它是胡开文在解放前繁荣的见证,从乾隆年间到太平天国以前,胡开文是高速发展的时期,胡余德实现了从原料(创立正太烟房,自己点烟)到产品的一条龙生产,这是前代制墨业中从没有的先例和创举。胡开文不断壮大的实力,使得胡开文兼并很多制墨明店,比如康熙年间的名店悟雪斋等等。不过,尽管胡开文是当时最大的墨店,只能说是一支独秀,还未能一统天下,到了太平天国时期,徽州地区饱受战乱的蹂躏,太平军范汝杰,石达开,杨柳青,李世贤部都曾进驻于徽州地区,最长达5月之久,曾国藩驻扎祈门与太平军对峙,此时徽州经济急剧衰退,制墨业更是一蹶不振,当时徽州各地墨肆多有损失,有的就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了,总店在歙县的曹素功也因太平之乱嫡传消亡(德酬尧千两枝迁往苏州,后于同治三年又迁到上海)。唯独胡开文非但没有损失,反而变得更壮大了,这主要是性豪放喜交游的胡锡焕与太平军的交往,胡开文收到了太平军的保护,有意思的是曾国藩也在此时嘱胡开文制墨,胡家数人又受朝廷的封赠。制墨业经此变故,胡开文墨业因祸得福,太平天国之后,想以制墨讨生计者,纷纷打着胡开文招牌来开店,也有以胡X文或胡开X来混肴商标开店的,胡开文的实力和招牌此时可谓是一统天下了。太平之乱是胡开文历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。

『老四最后编辑于2006-6-4 23:56:02』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管理员

名满天下之论坛元勋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6-6-5 08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
游客,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
松烟是网上很多朋友都很关心的一个话题。

同治年是松烟的一次分水岭,66年是松烟又一次的分水岭,因对于以实用为主的网友没有太大的意义,就略而不谈了。80年代的松烟现在还经常能够见到,在80年代,屯溪歙县2家胡开文的松烟,无论从烟料还是工艺乃至于上纸效果都很接近,上海厂所标松烟的,几乎全部是工业碳黑。一些小厂(作坊)的所谓松烟,有的连碳黑都不是。撇开小厂就大厂来说,徽州胡开文和上海墨厂对于材料的选择,主要是因为成本的关系,徽州当地松烟的价格比工业碳黑还要低,这点上海墨厂却没有条件。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,屯溪胡开文开始研制--纯松烟,屯胡和歙胡在松烟的制作上由此开始了分道扬镳(歙县松烟的改进另帖再聊),纯松烟因其价位低,使用效果好,在当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。直到今天,纯松烟还是屯溪胡开文的主打产品,虽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厂家都在生产纯松烟,但因为屯溪纯松烟的配制及工艺始终没有外流,所以在众多的所谓纯松烟中,仍然显示出了它与众不同的内在品质,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朋友们,纯松烟的低价位应该是购墨的首选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96,97这2年中,有2批纯松烟发生了质量问题,同一时间,超细油烟有2批也发生了质量问题,包括荣宝斋定制的一批唐墨及一些超细油烟。

图片上的2款松烟,都属纯松烟的系列。一款为超细工艺,一款为传统工艺,因外商提了要求,并且给的价钱高,所以于一般的纯松烟相比较,又好上了许多,也是纯松烟系列中的精品。

『老四最后编辑于2006-6-5 0:15:23』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6-6-5 08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
一篇徽墨发展史的好文章!

 单就唐墨的工艺而言,屯溪与其他几家相比,从研磨的感觉,磨口的对比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,至于墨色,用料配方应该说是个有长短的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6-6-5 17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贴,期待四兄继续

『青云山人最后编辑于2006-6-5 9:06:07』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客服电话:0371-63941568   客服微信号:13939080566

GMT+8, 2023-3-30 13:05 , Processed in 0.385061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
QQ在线客服
全国免费服务热线
0371-63941568
扫一扫联系
文房天下微信客服